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县林业局 > 部门文件

《中阳县重大林业有害生物防控总体方案》解读

中阳县政府 www.sxzhongyang.gov.cn 2021-10-25 09:53 来源: 放大 正常 缩小

  1、目标任务 

  (1)加强松材线虫病疫情监测,建立健全防控体系,做到监测全覆盖、普查无盲区,严防入侵危害;确保第一时间发现疫情,一旦发生疫情,从疫情确定之日起,实现1年内无疫情。 

  (2)加强美国白蛾监测,建立健全防控体系,做到监测全覆盖、普查无盲区,严防入侵危害;新县级疫情发生区从疫情确定之日起,实现一年内无疫情。 

  (3)加强鼠(兔)害防治,新造林地鼠(兔)害致死率不超过15%,中幼龄林不超过10%。 

  (4)全县林业有害生物成灾率低于3.5‰。 

  2、防控任务

  (1)监测普查 

      全面开展监测,定期开展普查,确保灾害在第一时间发现。 

  各乡镇和县林场的监测任务,松材线虫病为管辖区内的所有松林面积,美国白蛾为管辖的适生区所有寄主,监测率均达到100%。 

  松材线虫病普查每年进行2次,3~6月份春季普查,8~10月份秋季普查。美国白蛾监测每年至少进行1次,在每年5~9月份每代幼虫结网幕盛期和成虫羽化盛期实施。 

  (2)检疫阻截 

  加强对从疫情发生区调入我县的苗木、大树、松木及其制品的检疫监管,强化落地复检措施,发现带有疫情的就地进行除害处理,防止带疫物品流失。疫区调入松木及其制品和苗木的复检率达到100%,带疫物品除害处理率100%。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调运行为,防止疫情传入传播。 

  (3)疫情拔除 

  一旦发现疫情,集中人力、物力进行彻底除治,限期拔除疫点。发生疫情的乡镇和县林场,应全面除治,一年实现无疫情;第二年巩固成效,实现基本拔除;三年后全面拔除疫情。疫点除治以小班(村)为单位进行管理。对基本拔除的疫点要继续进行巩固和监控,定点、定人、定时开展调查。 

  3、防控技术措施

  1)松材线虫病

  1.疫情监测 

  (1)监测范围:辖区内所有松树,重点是电网和通信线路沿线,通信基站、公路、铁路、水电等建设工程施工区域附近,木材集散地周边,景区,以及疫区毗邻地区的松树。 

  (2)监测时间:对辖区内松树进行定期巡查,每月至少一次。 

  (3)监测内容:调查是否出现松树枯死、松针变色等异常情况。 

  (4)监测方法 

  踏查:根据当地松林分布状况,设计出可观察全部林分的踏查路线。采取目测方法或者使用望远镜,沿踏查路线调查有无枯死松树,或者出现针叶褪色、黄化、枯萎、呈红褐色等症状的松树。一旦发现松树枯死、松针变色等异常情况,应当立即取样鉴定,确认是否感染松材线虫病。一旦确认感染松材线虫病,应当立即进行详查。 

  遥感调查:采取航空航天遥感技术手段对大面积松林进行监测调查,一旦发现异常情况,使用GPS标定地理位置后,进行人工地面调查和取样鉴定,确认是否感染松材线虫病。一旦确认感染松材线虫病,应当立即进行详查。 

  诱捕器调查:适用于松材线虫病非发生区林分的监测,严禁在疫情非发生区和发生区交界区域使用。在媒介昆虫羽化期设置诱捕器引诱媒介昆虫,将诱捕到的媒介昆虫成虫活体在室内剪碎(或经过培养)后进行分离鉴定,确认是否携带松材线虫。一旦发现携带松材线虫,应当立即进行详查。 

  详查:对确认发生松材线虫病疫情的松林,详细调查疫情发生地点、寄主种类、发生面积(以小班为单位统计,不能以小班统计发生面积的以实际发生面积统计,四旁松树的发生面积以折算方式统计)、病死松树数量、林分状况,以及发生原因等情况,并对病死松树进行精准定位,绘制疫情分布示意图和疫情小班详图。调查病死树数量时,要将疫情发生小班内的枯死松树、濒死松树一并纳入病死松树进行调查和统计。 

  2.疫情普查 

  (1)普查范围:辖区内的所有松树。 

  (2)普查时间:每年2次。每年3~6月份进行春季普查,8-10月份进行秋季普查。 

  (3)普查内容:调查本辖区内松树是否出现枯死、松针变色等异常情况。 

  (4)普查方法:同疫情监测。其中,对已确认发生疫情的小班,直接进行详查。 

  3.检疫阻截 

  对来自疫区的松木及其制品严格进行复检工作,没有检疫证书的及时补检,特别要注重电缆盘、光缆盘、木质包装材料等松木及其制品的检查,发现疫情或疑似疫情要就地处理。对各类违规调运、使用和经营疫木的行为,依法严厉打击。 

  加强辖区内调运、使用、经营松木及其制品的企业及个人的检疫监管,掌握其经营涉木光电缆盘、木质包装等产品的经营和使用情况,对从省外疫区调入的进行重点监测,发现可疑症状要及时取样检疫。涉及松木及其制品经营、使用或运输的单位要加强内部管理,依法及时报检,不使用未经检疫合格的木制品。 

  4.取样 

  (1)取样对象:抽取尚未完全枯死或刚枯死的松树,不应抽取针叶已全部脱落、材质已腐朽的枯死树。参照以下条件选择取样松树: 

  ——针叶呈现红褐色、黄褐色的松树; 

  ——整株萎蔫、枯死或部分枝条萎蔫、枯死,但针叶下垂、不脱落的松树; 

  ——树干部有松褐天牛等媒介昆虫的产卵刻槽、侵入孔的松树; 

  ——树干部松脂渗出少或者无松脂渗出的松树。 

  (2)取样部位:一般在树干下部(胸高处)、上部(主干与主侧枝交界处)、中部(上、下部之间)3个部位取样。其中,对于仅部分枝条表现症状的,在树干上部和死亡枝条上取样。对于树干内发现媒介昆虫虫蛹的,优先在蛹室周围取样。 

  (3)取样方法:在取样部位剥净树皮,用砍刀或斧头直接砍取100克-200克木片;或剥净树皮,用手摇钻从木质部至髓心钻取100克-200克木屑;或将枯死松树伐倒,在取样部位分别截取2 厘米厚的圆盘。所采样品应当及时贴上标签,标明样品号、取样地点、树种、树龄、取样时间和取样人等信息)。 

  (4)取样数量:对需确认疫情的小班内表现典型症状的松树进行取样,总数10株以下的要全部取样;总数10株以上的先抽取10株进行取样检测,如没有检测到松材线虫,应当继续取样检测,直至全部取样检测为止。 

  (5)样品保存与处理:采集的样品应当及时分离鉴定,并及时销毁分离鉴定使用的样品。样品若需短期保存,可将样品装入塑料袋内,扎紧袋口,在袋上扎若干小孔(若为木段或圆盘无需装入塑料袋),放入4℃冰箱。若需较长时间保存,要定期在样品上喷水,保存时间不宜超过一个月。 

  5.分离鉴定 

  (1)分离:将取回的样品采用贝尔曼漏斗法或浅盘法分离线虫,分离时间一般需12小时以上。将分离液体收集到试管或烧杯中,通过自然沉淀或者使用离心机处理后进行镜检。 

  (2)鉴定 

  常规显微镜形态鉴定:仅适用于雌雄成虫,以雌成虫为主。将制作好的玻片置于显微镜下观察其形态,判别是否为松材线虫。若分离的松材线虫为幼虫,需培养至成虫后进行鉴定。 

  分子检测(适用于各虫态):采用PCR检测技术判别是否为松材线虫。 

  松材线虫分离、培养、检测鉴定具体方法可参照国家标准《松材线虫病检疫技术规程(GB/T 23476)》进行。 

  6.疫情拔除 

  (1)总体要求 

  松材线虫病疫情拔除采取以清理病死松树为核心措施,以媒介昆虫药剂防治、诱捕器诱杀、打孔注药等为辅助措施的防治策略,科学制定疫情拔除方案,精准选择使用相关辅助防治技术,强化检疫封锁,严格疫木监管,确保防治成效。 

  (2)疫木除治 

  择伐:适用所有疫情发生林分,在冬春媒介昆虫非羽化期内集中进行,对疫情发生小班内的所有病死(枯死、濒死等)松树进行采伐。可根据疫情防治需要将择伐范围向外延伸2000米。择伐后对采伐迹地上直径超过1厘米的枝桠进行全部清理,择伐的松木和清理的枝桠全部就地粉碎或销毁。媒介昆虫羽化期早于3月底的,确因疫情防治需要可在3月底前完成除治任务,但必须按照当日采伐松树须当日就地销毁的要求,采取更加严格的疫木处置和监管措施,严防疫木流失。 

  皆伐:原则上不采取皆伐,对发生面积在100亩以下且当年能够实现无疫情的孤立疫点,可采取皆伐措施。在冬春媒介昆虫非羽化期内集中进行,羽化期早于3月底的,确因疫情防治需要可在3月底前完成除治任务,但必须按照当日采伐松树须当日就地销毁的要求,采取更加严格的疫木处置和监管措施,严防疫木流失。皆伐后应当对采伐迹地上直径超过1厘米的枝桠进行全部清理,皆伐的松木和清理的枝桠应当全部就地粉碎或销毁。 

  伐桩处理:伐桩高度不得超过5厘米。疫木伐除后,可在其伐桩上放置磷化铝1-2粒,再加套0.8毫米以上厚度的塑料薄膜袋,并用土四周压实塑料薄膜袋(处理期间的最低气温不低于10℃);也可采取烧毁、粉碎,以及钢丝网罩(钢丝直径≥0.12mm,网孔≥8目)等方式处理。 

  疫木处理:粉碎(削片)处理,适用所有疫情除治区,使用粉碎(削片)机对疫木进行粉碎或者削片,粉碎物粒径不超过1厘米,削片厚度不超过0.5厘米;烧毁处理,适用疫木清理数量少且不具备粉碎和削片条件的疫情除治区,就近选取用火安全的空地对采伐下的疫木、1厘米以上的枝桠全部进行烧毁,并对烧毁处理的全过程摄像并存档;钢丝网罩处理,对于山高坡陡、不通道路、人迹罕至,且不能采取粉碎、烧毁等处理措施的特殊地点,可采取就地钢丝网罩的措施,除上述情况外,严禁使用,处理方法为使用钢丝直径≥0.12mm,网孔≥8目的钢丝网罩包裹疫木,并进行锁边。 

  (3)媒介昆虫防治 

  药剂防治:适用松材线虫病防治区和预防区。成片分布的松林可采取飞机施药防治,零散分布的松树可采取地面施药防治。根据媒介昆虫防治需要确定防治区域后,在媒介昆虫羽化初期和第一次喷施药剂的有效期末,选用高效低毒、生态友好的缓释型药剂连续2次采取飞机或地面施药进行防治。 

  诱捕器防治:适用疫情发生林分的中心区域且媒介昆虫虫口密度较高的松林,严禁在疫情发生区和非发生区交界区域使用。在媒介昆虫羽化前1~5天设置诱捕器,一般每30亩可设置一套,每台之间距离约150米,并用GPS定位,绘制位置示意图。诱捕器要尽量设置在林中相对开阔且通风较好区域,诱捕器保持垂直悬挂,下端距地面1.5米左右,并及时更换诱芯,统计媒介昆虫诱集数量。 

  立式诱木防治:适用疫情除治小班的中心区域,严禁在疫情发生小班边缘附近的松林使用。于媒介昆虫羽化初期,在发生区内选取衰弱松树设为诱木,在诱木干部环剥并砍出刀槽,并可注入引诱剂。每10亩可设置1株,并对诱木编号和GPS定位,于每年冬春季将诱木伐除并进行粉碎、削片或者烧毁处理。 

  打孔注药:适用于名木古树以及公园、景区、寺庙等区域内需要重点保护的松树。 

  (二)美国白蛾

  1.疫情监测 

  (1)监测范围:辖区内寄主植物栽植地。重点是人员活动频繁的造林地、防护林、四旁树、果园、城区公园、机关、单位、学校、企业、住宅小区、农村宅院和脏乱臭地点等,与发生区有货物运输往来的车站、旅游点及货物集散地、农贸市场、养殖区周边;主要公路、铁路及沿途村庄、饭店、旅馆、停车场、加油站、垃圾场、废品收购站周边。 

  (2)监测时间:根据美国白蛾生活史,在每年4~10月份美国白蛾发生危害高峰期或某一虫态发生高峰期进行监测调查,每月至少巡查一次。调查的最适时间是美国白蛾的幼虫网幕期和成虫羽化期。具体调查时间可参考北京,第一代成虫期为4月上中旬,第二代为6月底,第三代9月上中旬;第一代幼虫网幕高峰期为5月上旬,第二代为7月上中旬,第三代为8月下旬 

  (3)监测内容:调查寄主植物是否出现美国白蛾危害状,是否有美国白蛾的某个虫态。 

  (4)监测树种 

  凡是美国白蛾的寄主植物都要调查,甚至包括树木附近的玉米、豆类、瓜类等农作物及蔬菜,但以美国白蛾喜食树种为重点。美国白蛾主要喜食树种有糖槭、桑、榆、臭椿、花曲柳、山楂、杏、法国梧桐、泡桐、白蜡、核桃、樱花、枫杨、苹果、樱桃、等。一般喜食树种有杨、柳、桃、胡桃楸、梨、刺槐、柿、紫荆、丁香、金银木、葡萄等。 

  (5)监测调查方法 

  踏查:根据寄主植物分布情况,选择有代表性的线路进行踏查。幼虫期调查是否树冠有网幕、叶片呈缺刻空洞状,或整株树叶被食光,叶脉呈白膜状枯黄。越冬(越夏)蛹期,调查老树皮内、乱石堆中、墙缝、屋檐下是否有越冬(越夏)蛹。成虫期查看树干、墙壁、电杆、草本植物茎上等附件物体上是否有成虫。卵期查看树冠周缘枝条端部叶片背面是否有卵块。一旦发现美国白蛾疫情,应详细调查发生范围、林木受害情况。 

  详查:在踏查的基础上,进行全面、细致的详查。以自然村、居民区、厂矿、机关、部队驻地为调查点,公路以道班、铁路以站段、街道以街区为调查单位。每调查单位要抽查10~30%的树木,在不同方位仔细观察树上网幕和幼虫。第1代幼虫网幕集中在树冠中下部外缘,第2、3代幼虫网幕多集中在树冠中上部外缘。对重点地区的喜食树种要逐株详查,对一般喜食树种可选一定面积的样地进行抽样检查。 

  性诱捕器监测:人工合成的美国白蛾性信息素具有专一性强、灵敏度高、使用方便、有效期长等特点。充分利用美国白蛾成虫所具有的“趋光”“趋味”和“喜食”特性,重点在喜食树种、卫生条件差的厕所、畜舍、臭水坑、食堂等地悬挂诱捕器。美国白蛾性信息素诱捕器的最远诱虫距离约为200~400m,100m以内效果最好。诱捕器的设置高度,春季以树冠下层枝条(1.5~2.0m)为宜,夏季世代以树冠中上层(5~6m)诱虫效果最佳。 

  灯光引诱:利用美国白蛾成虫所具有的“趋光”特性,悬挂诱虫灯进行诱集成虫。 

  2.疫情普查 

  (1)普查范围:辖区内的所有寄主植物。 

  (2)普查时间:每年至少1次,在每年5~9月份美国白蛾每代幼虫结网幕盛期和成虫羽化盛期进行。 

  (3)普查内容:是否有美国白蛾各虫态害虫发生。 

  (4)普查方法:同疫情监测。 

  3.检疫阻截 

  (1)严格按照植物检疫法规、规章要求开展检疫工作,加强美国白蛾检疫监管和疫情阻截。对拉运林业植物及其产品的过往车辆查验植物检疫证书,无证调运的,检疫机构要及时补检。对来自疫情发生区的林木、果树、灌木等活体植物、木材、植物性包装材料(含铺垫物、遮荫物、新鲜枝条)及装载容器、运载工具,在抵达目的地后要进行认真检查。 

  (2)现场检疫:检查寄主植物活体、植物性包装材料(含铺垫物、遮阴物、新鲜枝条)、装载容器、运载工具、木材(原木)裂缝或树皮开裂处是否有成虫、卵、幼虫、蛹、排泄物、蜕皮物或被害状 

  (3)检验鉴定:对现场检查不能做出准确鉴定的,将可疑虫体带回室内进行鉴定。借助于解剖镜、显微镜等仪器设备,参照已定名的昆虫标本、有关图谱、资料等进行鉴定。对一时无法鉴定的,采取人工饲养方法,养至成虫期鉴定,或结合观察各虫态特征及其生物学特性,作出准确鉴定。必要时送请有关专家鉴定。 

  (4)经检疫,确认不带疫情的,方可放行或种植。一旦发现携带疫情,必须进行除害处理,杜绝疫情人为传播。 

  4.疫情拔除 

  (1)人工物理除治 

  剪除网幕:在美国白蛾幼虫3龄前,每隔2~3天仔细查找一遍美国白蛾幼虫网幕。发现网幕,利用高枝剪等工具将网幕连同小枝一起剪下。剪网时要特别注意不要造成破网,以免幼虫漏出逃逸。剪下的网幕必须就地烧毁或深埋,散落在地上的幼虫应立即杀死。 

  围草诱蛹:在老熟幼虫化蛹前,在树干离地面1~1.5m左右处,用谷草、稻草或草帘等物,上松下紧围绑起来,诱集幼虫化蛹。化蛹结束后,应及时解下草把,集中烧毁或深埋。 

  挖蛹:冬春季节,人工挖除石缝、瓦砾下或地表枯枝落叶中越冬的蛹。 

  灯光诱杀:利用诱虫灯在成虫羽化期诱杀成虫。诱虫灯应设在上一年美国白蛾发生比较严重,四周空旷的地块,可获得较理想的防治效果。在距设灯中心点50~100 m的范围内进行喷药毒杀灯诱成虫。 

  (2)生物防治 

  苏云金杆菌:对4龄前幼虫喷施Bt,使用浓度为1亿孢子/ml。 

  美国白蛾核型多角体病毒:幼虫网幕期喷施,喷施量3.0×108PIB/hm2-4.0×108PIB/hm2。宜于早晨和黄昏或阴天使用,避免阳光直射。宜与苏云金杆菌混配使用,不可与酸类、碱类物质混合。 

  美国白蛾周氏啮小蜂:在美国白蛾老熟幼虫期,按1个网幕释放1个茧的比例,选择上午10时至下午5时无风或微风时间进行放蜂。放蜂方法,可采用二次放蜂,间隔5天左右,也可以一次放蜂,用发育期不同的蜂茧混合搭配。将茧悬挂在离地面2 m处的枝干上。 

  (3)仿生制剂防治:对4龄前幼虫使用25%灭幼脲Ⅲ号胶悬剂5000倍液,1.8%阿维菌素乳油2000~3000倍液进行喷洒防治。 

  (4)植物源杀虫剂防治:适用低龄幼虫,使用1.2%苦参碱烟碱乳油1000~2000倍液进行喷雾防治。 

  (5)性信息素引诱:利用美国白蛾性信息素,在轻度发生区成虫期诱杀雄性成虫。在使用期间诱捕器内放置敌敌畏棉球,每3~5天换一次,以保证熏杀效果。 

  对以上喷洒使用的药剂,要求必须均匀周到,不能漏喷,不留死角。 

(此件公开发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