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县乡村振兴局 > 部门文件

关于印发《中阳县创建易地扶贫搬迁“五好社区”的实施方案》的通知

中阳县政府 www.sxzhongyang.gov.cn 2022-09-13 16:35 来源:中阳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领导小组办公室 放大 正常 缩小

中巩固衔接办〔202231

关于印发《中阳县创建易地扶贫搬迁“五好社区”的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乡镇、县直相关单位:

现将《中阳县创建易地扶贫搬迁“五好社区”的实施方案》印发你们,请认真组织抓好落实。

中阳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

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领导小组办公室

2022817

(此件公开发布)

中阳县创建易地扶贫搬迁“五好社区”的

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和全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暨促进就业帮扶车间发展工作会议精神,扎实推进全县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根据《吕梁市创建易地扶贫搬迁“五好社区”的实施方案》(吕易组〔20222号)文件精神,决定在全县开展易地扶贫搬迁“五好社区”创建活动,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决策部署,聚焦“就业帮扶好、产业带动好、社区治理好、权益保障好、融入环境好”目标,要坚持“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通过资金投入、项目实施、资源整合利用等综合施策,开展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五好社区”创建活动,实现集中安置区后续产业可持续发展,搬迁脱贫群众稳定就业,乡村治理水平显著提升,兜底保障水平稳步提高,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力争在三年内将全县7个集中安置区全部创建为“组织有力、稳定增收、管理高效、生活便捷、文明和谐”的美丽宜居安置区。

二、基本原则

(一)以人为本、群众主体。坚持创建为民、创建惠民、创建便民、创建靠民,把“五好社区”创建过程作为提升搬迁群众综合素质、发动群众参与、为民办好事、群众得实惠的过程。

(二)分类指导、突出特色。突出城镇化安置特点,体现农村安置特色,充分彰显每一个安置区的个性魅力,打造鲜明的特色和亮点,推动易地扶贫搬迁“五好社区”创建工作整体上水平。

(三)严格标准、分步推进。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宁缺毋滥”的工作原则,逐级把关、好中选优,有计划、分年度推进易地扶贫搬迁“五好社区”创建工作。

三、创建内容

(一)就业帮扶好

1.有就业创业帮扶平台。800人以上集中安置区设立就业创业服务站(点),做到有场地、有机构、有经费、有人员、有机制、有绩效,明确专人负责就业状况动态监测和精细化就业援助服务。建立就业帮扶工作台账和岗位信息常态化推送机制,每月开展一次就业创业政策宣传活动,每季度组织专场招聘,为搬迁劳动力搭建就业“直通车”。800人以下安置区及分散搬迁户做到统筹管理、一体推进。

2.有就业创业政策举措。结合县域经济发展和安置区实际,制定外出务工输送、就地就近就业、公益岗位援助、以工代赈安置、技能培训提升、自主创业扶持“六个一批”就业帮扶具体举措,出台以奖代补、职业介绍补贴、就业和培训交通补贴等优惠政策。安置区配套产业园区或帮扶车间50%以上就业岗位优先安排搬迁劳动力,实现有劳动能力的搬迁脱贫家庭至少1人稳定就业。

3.有就业帮扶专项行动。800人以上安置区每年至少开展一次就业帮扶和岗位推送专项行动,把搬迁劳动力就业与培育劳务品牌相结合,组织专场招聘、送岗上门等服务。800人以下安置区和分散搬迁户结合大中型安置区就业帮扶专项行动统筹组织。把50岁以上弱劳力、半劳力作为就业帮扶重点,至少提供1项技能培训和3个以上岗位推荐,消除零就业家庭。

(二)产业带动好

4.有长远发展规划。结合县域国土空间规划管控,推进安置区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生态环境保护等一体规划。盘活迁出地承包地、山林地、宅基地等旧村资源,找准优势和定位,制订后续产业发展规划,确定后续产业发展项目,及时申报、推动纳入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产业项目库。

5.有优势主导产业。将易地扶贫搬迁后续产业的培育发展融入县域经济发展,推动形成县城、中心镇(乡)、中心村(安置区)功能衔接的乡村产业结构布局。因地制宜培育壮大现代种养业、乡村特色产业、农产品加工流通业、乡村休闲旅游业、乡村新型服务业、乡村信息产业等,实现每个安置区至少有1项稳定增收的主导产业。引导农产品加工流通企业在安置区及周边建设加工园区和物流节点,纵向延伸产业链条,横向拓展产业功能,形成特色鲜明的后续产业体系,实现加工在安置区、基地在村、增收在户。

6.有利益联结机制。创新搬迁后扶产业经营组织方式,通过建立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等不同组织形式的新型经营主体,与搬迁群众建立契约型、分红型、股权型等联动发展机制和利益联结机制,把就业机会和产业链增值收益留给搬迁群众,带动搬迁群众稳定增收。主动向金融和保险部门提供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政策、安置区产业规划和项目需求等信息,争取社会力量支持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

(三)社区治理好

7.有健全的组织管理。建立以基层党组织为核心、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为基础、其他经济社会组织为补充的社区组织体系。完善村民(代表)会议制度和村级民主协商、议事决策机制。落实网格化管理机制,统筹网格内党的建设、社会保障、综合治理、应急管理、社会救助等工作。驻点帮扶工作队和第一书记积极发挥作用,按规定遍访搬迁脱贫户、监测户,常态化开展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精准帮扶,配合开展技能培训,促进搬迁群众务工就业,与搬迁脱贫户、监测户算账、对账、交账,确保每一项到户政策、每一笔收入群众认账。建立“社工+志愿者”联动机制,帮助搬迁群众解决“急难愁盼”问题。

8.有完善的配套设施。安置区供排水管网、垃圾污水处理、供气供暖等设施完备,加强电网增容改造、网络覆盖建设,小区内外道路和消防通道便捷、通畅。科学规划配套设施建设项目,及时申报纳入巩固脱贫成果衔接乡村振兴项目库。800人以上安置区配建社区综合服务中心,提供户籍管理、就业、就学、就医和社保、法律咨询等“一站式”服务,配套(村)居委会办公、居民议事、群众活动、文化体育、学习阅览等办公和活动场所,探索建立集党务村务、监督管理、便民服务于一体的智慧综合管理服务平台,800人以下安置区有统筹安排。

9.有便利的公共服务。安置区合理布局综合超市、便利菜店、社区药店、电商网店、充电桩、公交站点等设施,配置完善养老服务设施、公共厕所、红白理事厅等便民场所。建立留守儿童、妇女、老年人和残疾人关爱服务体系,有效解决老的没人养、小的没人管、年轻的没人组织等问题。引入市场机制,合理选择物业管理方式,教育引导搬迁群众按时缴纳水、电、物业、取暖等费用。采取群众缴纳、盘活安置点资产、募集社会资金、财政补贴等方式落实安置区专项维修基金。

(四)权益保障好

10.有防返贫的机制保障。把集中安置区和搬迁群众作为防止规模性返贫的重点区域、特殊群体,安置区建立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实行台账化管理,对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和突发严重困难户等特殊群体,确定帮扶责任人和具体举措,动态监测,常态跟踪,及时帮扶。坚决杜绝出现应纳未纳、应帮未帮、风险消除不规范等问题。

11.有配套的教育医疗保障。安置区及周边合理布局义务教育学校,满足搬迁户子女入学需求,没有辍学失学问题。安置区及周边基层医疗卫生体系完善,标准化建设和健康管理水平达标,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三重制度保障功能健全,进城入镇的搬迁群众能够与迁入地居民享受同等的医疗服务保障。

12.有新旧衔接的权益保障。搬迁群众在旧村享有的承包地合法权益、林地、退耕还林、荒山造林、土地复垦增减挂、光伏收益等保持不变,由迁出地负责保障;享有的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各项支持政策保持不变,由相关行业部门负责保障。搬迁群众在安置区享有选举权、被选举权、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由(村)居民委员会负责保障;享有的户籍管理、城乡低保、特困供养等权益,按照群众自愿原则,由安置区负责转换接续。

(五)融入环境好

13.有优美的生活环境。深入开展安置区清洁和绿化行动,实现公共空间及庭院楼宇、安置区周边干净整洁,消除“六乱”现象。小区内外车辆停放有序,居民楼院、街路通畅、亮化,美观宜人,形成居民共同创造环境、自觉维护环境的良好氛围。

14.有丰富的文体活动。定期开展感恩奋进教育,科学常识、卫生防疫、诚信宣传主题高尚,文化、体育、娱乐活动内容丰富。制定村规民约,自觉抵制高价彩礼、大操大办等陈规陋习,自觉抵制封建迷信活动,推动移风易俗,让精神引领和道德力量深度融入搬迁家庭。

15.有和谐的人际关系。安置区居民教育、矛盾调处、约束和激励机制健全,搬迁群众的法治意识、公民意识、公共责任意识和道德水准不断提高,热心公益、乐于奉献、守望相助、幸福和谐的人际关系不断发展。搬迁群众的综合满意度超过95%

四、实施步骤

(一)分批创建。全县易地扶贫搬迁“五好社区”创建从2022年开始到2024年分三年实施,申报评选工作每年开展一次,按照“立足当前、探索未来,边完善、边创建”的工作思路,坚持数量服从质量、进度服从实效、求好不求快,打造金字招牌、不搞全面覆盖。2022年升辉移民安置点先行示范。2023年弓阳、福禄峪、友盛安置点跟进创建。2024年河底、西坡、石朋头安置点全面覆盖,,三年内全县7个安置区全部创建达标。

(二)规范程序。全县易地扶贫搬迁“五好社区”创建工作采取“社区自评申报、县级审查推荐、市级审核确认、省级备案挂牌”的程序,由社区提交自评报告,县级审查推荐,市级组织相关部门,对照创建评价体系实地测评、择优选取、确认上报,经省易地扶贫搬迁工作领导小组复核备案,统一组织挂牌。

(三)激励约束。每年三季度,为当年评选出的易地扶贫搬迁“五好社区”组织挂牌。下年度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项目优先纳入衔接乡村振兴项目库,专项资金倾斜支持。驻点帮扶工作队和第一书记、“两委”主干和社区管理干部,在年度考核、评先创优等方面优先考虑。金融、保险部门在易地扶贫搬迁“五好社区”后续扶持工作中给予重点支持。同时对上一年度挂牌的“五好社区”进行复审,对复审不达标的“五好社区”进行问题反馈,督促整改,在限期内完不成整改的,撤销其“五好社区”称号,保障创建活动常态化深入开展。

五、工作要求

(一)强化组织领导。由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组织、宣传、人社、农业农村、民政、卫健、医保、教育、文明办等相关部门配合,负责创建业务指导和测评等相关事宜。各相关部门要深刻认识创建“五好社区”重大现实意义,把开展创建活动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重要抓手,深化思想认识,明确具体扶持措施和办法,周密安排部署,抓好统筹落实。 

(二)强化政策支持。各部门要以创建易地扶贫搬迁“五好社区”为契机,聚焦部门职责,加强政策、项目、资金的支持,重点加大对易地扶贫搬迁后续产业发展的资金投入,引导社会各界积极参与易地扶贫搬迁“五好社区”创建活动,确保高质量开展好易地扶贫搬迁“五好社区”创建。

(三)强化督导考核。把“五好社区”创建活动纳入乡村振兴专项督导重点通报内容和年考核的重要指标各乡镇、各有关单位要围绕创建工作,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定期开展自查,及时发现解决问题,逐项落实创建指标。县督导组要加大明察暗访力度,对创建工作扎实、成效显著的予以表扬激励,对工作不力、标准不高、把关不严的,通报批评,存在问题严重的要严肃追责,确保创建工作取得扎扎实实的成效。

联系人:王建峰 

邮 箱:fpb5300639126.com

附件:1.易地扶贫搬迁“五好社区”创建流程

2.易地扶贫搬迁“五好社区”创建评价体系

3.易地扶贫搬迁“五好社区”申报表

4.易地扶贫搬迁“五好社区”创建申报书

附件1

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五好社区”创建流程

1.各安置点对标“五好社区”创建评价指标,逐项研判,补齐短板,乡镇指导硬件达标、管理严格等条件成熟的安置区进行申报。

2.县级严格对照《易地扶贫搬迁“五好社区”创建评价体系》(见附表)实地评价赋分审查,每年831日前完成。采取听取汇报、材料审核、实地考察、问卷(电话)调查、整体观察等多种方法,对安置区基层组织、物业管理、配套设施、公共服务、产业园区、帮扶车间、集体经济组织运行等进行全面考察,实地走访和问卷(电话)调查搬迁户比例不少于30%

3.在县级审核评价赋分的基础上,市级开展实地测评,每年920日前完成。

4.县级审查和市级测评二者同时达到安置区综合评价80分以上、搬迁群众整体满意度超过90%,可评选“五好社区”,同步建立申报材料、图片影像、测评结果、专家意见等工作档案。

5.在每年95日前、920日前分别将创建“五好社区”申报表和安置区创建“五好社区”创建申报书及相关档案资料合订成册报市易地扶贫搬迁工作领导组办公室。(格式附后)

6.9月底前,市易地扶贫搬迁工作领导组办公室将各县市区上报档案资料报省级复核备案。

7.经省易地扶贫搬迁工作领导小组复核备案后,统一组织挂牌。

附件2

易地扶贫搬迁“五好社区”创建评价体系

类别

工作指标

赋分标准

得分

备注

30

有就业创业帮扶平台

10

800人以上安置区设立就业创业服务站( ),做到有场地、有机构、有经费、有人员、有机制、有绩效,明确专人负责就业状况动态监测和精细化就业援助服务。800人以下安置区及分散搬迁户做到统筹管理、一体推进。(5)

建立了就业创业服务站()1;根据场地、机构、经费、人员、机制、绩效,机构运行等情况酌情得1-2;根据就业状况动态监测和服务酌情得1-2分。



建立就业帮扶工作台账和岗位信息常态化推送机制,每月开展一次就业创业政策宣传活动,每季度组织专场招聘,为搬迁劳动力搭建就业“直通车”。(5)

建立了就业帮扶台账,实行动态更新管理得1;建立了岗位信息常态化推送机制得1;根据就业创业政策宣传和专场招聘会开展情况酌情得1-3分。



有就业创业政策举措

10

结合县域经济发展和安置区实际,制定外出务工输送、就地就近就业、公益岗位援助、以工代赈安置、技能培训提升、自主创业扶持“六个一批”就业帮扶具体举措,落实以奖代补、职业介绍补贴、就业和培训交通补贴等优惠政策。(6)

根据“六个一批”就业帮扶具体政策制订情况酌情得1-2;建立“六个一批”就业帮扶台账得1-2分;根据以奖代补、职业介绍补贴、就业和培训交通补贴等优惠政策出台情况酌情得1-2分。



800人以上安置区配套产业园区或帮扶车间,800 人以下安置区配套车间工坊,50%以上就业岗位优先安排搬迁劳动力,实现每一个有劳动能力的搬迁脱贫家庭至少1人稳定就业。(4)

根据安置区规模配套了产业园区、帮扶车间或车间工坊得,运行正常、效益明显酌情得1-2; 50%以上就业岗位优先安排搬迁劳动力得2分。



有就业帮扶专项行动

10

800人以上安置社区每年至少开展一次就业帮扶和岗位推送专项行动,把搬迁劳动力就业与培育劳务品牌相结合,组织专场招聘、送岗上门等服务。800 人以下安置区和分散搬迁户结合大中型安置区就业帮扶专项行动统筹组织。(8)

当年至少开展一次就业帮扶和岗位推送专项行动,组织专场招聘、送岗上门等服务得5;每增加一次加1分,最多得8分。



50岁以上弱劳力、半劳力作为就业帮扶重点,至少提供1项技能培训和3个以上岗位推荐,消除零就业家庭。(2)

制定弱劳力、半劳力就业帮扶政策得1;至少提供1项培训和3个岗位得1;出现零就业家庭不得分。



类别

工作指标

赋分标准

得分

备注

产业

带动好

20

有长远发展规划

5

结合县城国土空间规划管控,推进安置区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生态环境保护等一体规划。(2)

根据安置区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生态环境保护等一体规划制订情况及规划质量酌情得1-2分。



盘活迁出地承包地、山林地、宅基地等旧村资源,找准优势和定位,制订后续产业发展规划,确定后续产业发展项目,及时申报、推动纳入易地搬迁后续扶持产业项目库。(3)

制订了搬迁后续产业发展规划得1;根据搬迁后续产业项目纳入项目库数量和质量酌情得1-2分。



有优势主导产业

8

将易地扶贫搬迁后续产业的培育发展融入县域经济发展,推动形成县城、中心镇()、中心村(安置区)功能衔接的乡村产业结构布局。因地制宜培育壮大现代种养业、乡村特色产业、农产品加工流通业、乡村休闲旅游业、乡村新型服务业、乡村信息产业等,实现每个安置区至少有1项稳定增收的主导产业。(4)

根据安置区后续产业的培育发展融入县域经济发展大局情况酌情得1-2;根据安置区后续产业特色和质量酌情得1-2;安置区没有明确的主导产业不得分。



引导农产品加工流通企业在安置区及周边建设加工园区和物流节点,纵向延伸产业链条,横向拓展产业功能,形成特色鲜明的后续产业体系,实现加工在安置区、基地在村、增收在户。(4)

根据安置区及周边后续产业项目布局情况酌情得1-2;根据安置区后续产业发展状况及带动搬迁群众务工就业情况酌情得1-2分。



有利益联结机制

7

创新搬迁后扶产业经营组织方式,通过建立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等不同组织形式的新型经营主体,与搬迁群众建立契约型、分红型、股权型等联动发展机制和利益联结机制,把就业机会和产业链增值收益留给搬迁群众,带动搬迁群众稳定增收。(5)

根据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等不同组合形式的新型经营主体建立情况酌情得1-2;根据联动发展和利益联结机制建立情况酌情得1-2;能够带动搬迁群众稳定增收得1分。



主动向金融和保险部门提供易地搬迁后续扶持政策、安置区产业规划和项目需求等信息,争取社会力量支持易地搬迁后续扶持。(2)

能够主动向金融和保险部门提供易地搬迁后续扶持有关信息得1;争取到实际支持得1分。



类别

工作指标

赋分标准

得分

备注

社区治理好

20

有健全的组织管理

10

建立以党组织为核心、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为基础、其他经济社会组织为补充的社区组织体系。完善村民(代表)会议制度和村级民主协商、议事决策机制。落实网格化管理机制,统筹网格内党的建设、社会保障、综合治理、应急管理、社会救助等工作。(5)

根据安置区基层组织体系健全和运转情况酌情得1-2;有村民(代表)会议制度和村级民主协商、议事决策机制得1;根据网络化管理工作情况酌情得1-2分。



驻点帮扶工作队和第一书记积极发挥作用,按规定遍访搬迁脱贫户、监测户,常态化开展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精准帮扶,配合开展技能培训,促进搬迁群众务工就业,与搬迁脱贫户、监测户算账、对账、交账,确保每一项到户政策、每一笔收入群众认账。(3)

检查工作日志,驻点帮扶工作队和第一书记落实五天四夜等相关规定得1;根据遍访及工作开展情况酌情得1-2分。



建立“社工+志愿者”联动机制,帮助搬迁群众解决“急难愁盼”问题。(2)

有志愿服务队伍得1分;志愿服务经常、搬迁群众满意得1分。



有完善的配套设施

4

安置区供排水管网、垃圾污水处理、供气供暖等设施完备,加强电网增容改造、网络覆盖建设,小区内外道路和消防通道便捷、通畅。科学规划配套设施建设项目,及时申报纳入巩固脱贫成果衔接乡村振兴项目库。(2)

根据安置区设施配套及规划建设项目入库情况酌情得1-2分。



800人以上安置区配建社区综合服务中心,提供户籍管理、就业、就学、就医和社保、法律咨询等“一站式”服务,配套()居委会办公、居民议事、群众活动、文化体育、学习阅览等办公和活动场所,探索建立集党务村务、监督管理、便民服务于一体的智慧综合管理服务平台,800 人以下安置区有统筹安排。(2)

按规定安置区配套了“一站式”综合服务中心得1;安置区居委会办公、居民议事、群众活动、文化体育、学习阅览等办公和活动场所配套得1分。



有利益联结机制

6

合理布局综合超市、便利菜店、社区药店、电商网店、充电桩、公交站点等设施,配置完善养老服务设施、公共厕所、红白理事厅等便民场所,建立留守儿童、妇女、老年人和残疾人关爱服务体系,有效解决老的没人养、小的没人管、年轻的没人组织等问题。引入市场机制合理选择物业管理方式,教育引导搬迁群众按时缴纳水、电、物业、取暖等费用。采取群众缴纳、盘活安置点资产、募集社会资金、财政补贴等方式落实安置区专项维修基金。(6)

安置区合理布局超市、菜店、药店、公交站点等得1;有公共厕所、公共浴室、红白理事厅得1;建立了留守儿童、妇女、老年人和残疾人关爱服务体系得1;搬迁群众按时缴纳物业费得1;建立安置区物业管理长效机制、落实了维修基金得1;搬迁群众满意得1分。



类别

工作指标

赋分标准

得分

备注

权益保障好

15

有防返贫的机制保障

5

把集中安置区和搬迁群众作为防止规模性返贫的重点区域、特殊群体,安置区建立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及台账。(3)

安置区建立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工作机制,按程序纳入和解除风险,机制运行正常得1分;根据安置区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台账记录情况酌情得1-2分。



对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和突发严重困难户等特殊群体,确定帮扶责任人和具体举措,动态监测,常态跟踪,及时帮扶。没有应纳未纳、应帮未帮、风险消除不规范等问题。(2)

根据帮扶责任人和帮扶举措落实情况酌情得1-2分,发现应纳未纳、应帮未帮、风险消除不规范等问题不得分。



有配套的教育医疗保障

5

安置区及周边合理布局义务教育学校,满足搬迁户子女入学需求,没有辍学失学问题。(3)

根据安置区及周边义务教育学校布局及搬迁户子女就学情况酌情得1-3分。出现辍学失学问题不得分。



安置区及周边基层医疗卫生体系完善,标准化建设和健康管理水平达标,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三重制度保障功能健全,进城入镇的搬迁群众能够与迁入地居民享受同等的医疗服务保障。(2)

安置区及周边基层医疗卫生体系完善得1;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三重制度保障功能健全得1分。出现基本医疗保障不到位问题不得分。



有新旧衔接的权益保障

5

搬迁群众在旧村享有的承包地合法权益、林地、退耕还林、荒山造林、土地复垦增减挂、光伏收益保持不变,由迁出地负责保障;享有的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各项支持政策保持不变,由相关行业部门负责保障。(3)

根据搬迁群众旧村权益保障情况酌情得1-2;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各项支持政策保持不变得1分。



搬迁群众在安置区享有选举权、被选举权、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由()居民委员会负责保障;享有的户籍管理、城乡低保、特困供养等权益,按照群众自愿原则,由安置区负责转换接续。(2)

通过入户走访,搬迁群众在安置区能够享有政治权益保障得1分,享有社会权益保障得1分。



类别

工作指标

赋分标准

得分

备注

融入环境好

15

有优美的生活环境

5

深入开展安置区清洁和绿化行动,实现公共空间及庭院楼字、安置区周边干净整洁,消除“六乱”现象。(3)

安置社区持续开展清洁和绿化行动得1;根据小区建立卫生保洁制度和“六乱”整治成效酌情得1-2分。



小区内外车辆停放有序,居民楼院、街路通畅、亮化,美观宜人,形成居民共同创造环境、自觉维护环境的良好氛围。(2)

小区内外车辆停放有序得1;居民楼院、街路通畅、亮化,美观宜人得1分。



有丰富的文体活动

5

定期开展感恩奋进教育,科学常识、卫生防疫、诚信宣传主题高尚,文化、体育、娱乐活动内容丰富。(2)

安置区定期开展感恩奋进教育、科学常识、卫生防疫、诚信宣传得1;组织文化、体育、娱乐活动得1分。



制定村规民约,自觉治理高价彩礼、大操大办等陈规陋习,抵制封建迷信活动,推动移风易俗,让精神引领和道德力量深度融入搬迁家庭。(3)

安置区制定了村规民约得1;根据移风易俗工作开展情况酌情得1-2分。安置区高价彩礼、大操大办、封建迷信等问题屡禁不止,不得分。



有和谐的人际关系

5

安置区居民教育、矛盾调处、约束和激励机制健全,搬迁群众的法治意识、公民意识、公共责任意识和道德水准不断提高。(3)

安置社区建立了居民教育、矛盾调处、约束和激励等机制得1;当年未出现刑事案件和黄、赌、毒等问题,酌情得1-2分。



热心公益、乐于奉献、守望相助、幸福和谐的人际关系不断发展。搬迁群众的综合满意度高。(2)

通过入户走访、问卷调查,搬迁群众综合满意度超过95%1分,达到100%2分。出现影响较大的信访问题,不得分。



加分项

10

1.有创新性、破解难题等亮点、经验得3分;2.媒体、刊物等媒介宣传报道,国家级得1分、省级得0.5分、市级得0.5分;3.召开现场会,国家级得1分、省级得1分、市级得1分;4.国家、省、市主要领导及分管领导等调研指导得2分。



附件3

中阳县易地扶贫搬迁“五好社区”申报表

安置区名称


具体地址


负责人姓名


联系方式


联系人姓名及职务


联系方式


基本情况及主要工作:

(简要500以内)


乡镇(街道)党委政府推荐意见:

公 章

年 月 日

县易地扶贫搬迁领导小组审查推荐意见:

公 章

年 月 日

市易地扶贫搬迁工作领导组审核意见:

公 章

年 月 日

附件4

吕梁市中阳县***乡镇

易地扶贫搬迁“五好社区”

创建单位:XX安置区

申报日期:XXXXXXXX

目 录

一、安置区自评报告

主要从安置区基本情况、创建评价指标完成情况(五方面1530项)、特色做法和亮点工作等方面进行阐述。

二、安置区易地扶贫搬迁“五好社区”创建方案

三、申报印证材料(文字材料或图片影像资料)

(一)县级易地扶贫搬迁“五好社区”创建评价体系赋分表

综合评价结果:80分以上。

(二)安置区搬迁群众满意度调查情况说明

实地走访和问卷调查搬迁户比例不少于30%,搬迁群众整体满意度超过90%。(安置区留存入户调查资料,以备核查)

(三)“五好社区”创建指标达标印证材料

就业帮扶好”“产业带动好”“社区治理好”“权益保障好”“融入环境好”各项的印证材料。

(四)安置区特色亮点工作和所获荣誉称号印证材料

注:创建申报书一式四份,省、市、县、安置区分别留存一份。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