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县乡村振兴局 > 部门文件

中巩固衔接组发〔2023〕5号 关于印发《中阳县2023年乡村振兴示范村 创建工作方案》的通知

中阳县政府 www.sxzhongyang.gov.cn 2023-06-20 08:55 来源:中阳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领导小组 放大 正常 缩小


中巩固衔接组发20235

关于印发《中阳县2023年乡村振兴示范村

创建工作方案》的通知

宁乡镇、暖泉镇、下枣林乡,县直有关部门:

《中阳县2023年乡村振兴示范村创建工作方案》已经620日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领导小组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中阳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领导小组

2023620


中阳县2023年乡村振兴示范创建

为充分发挥乡村振兴示范创建引领作用,扎实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根据《山西省乡村振兴局关于2023年深化推进示范创建工作的通知》(晋乡振发[2023]7号)、《山西省省级特色产业帮扶基地认定和监测管理暂行办法》(晋乡振发[2023]18号)和《中共吕梁市委办公室 吕梁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吕梁市打造100个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单>的通知》(吕办字[2023]9号)文件要求,结合我县实际,制定如下工作方案。

  1. 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调研山西重要指示精神,按照省、市示范创建安排部署,将“和”和“美”作为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基本要求,逐步把乡村建设成为基础设施齐全完备、公共服务普惠可及、人居环境优美宜人、社会治理和谐有序、精神富有文化繁盛的乡村,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奠定坚实基础。

二、创建目标

1.深化创建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1个):暖泉镇车鸣峪村。

2.入围省级特色产业帮扶基地(3):腾宇生物科技食用菌产业帮扶基地,厚通科技养殖生猪育肥产业帮扶基地,桃园紫云生态牧业肉羊繁育养殖产业帮扶基地

3.创建市级乡村旅游重点村(4个):宁乡镇阳坡塔村,暖泉镇弓阳村、车鸣峪村,下枣林乡神圪垯村。

三、工作原则

(一)坚持规划先行统筹推进树立系统观念,坚持先规划后建设,充分考虑宜居和宜业协调统一、财力可持续和农民可接受,完成“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和创建方案。

(二)坚持产业为基,突出特色遵循乡村发展规律,充分考虑资源禀赋、社会经济文化、基础条件等,做好“土特产”文章,因地制宜培育特色优势产业,强龙头、补链条、兴业泰、树品牌、聚人气。

(三)坚持农民主体促进增收树牢“乡村振兴为农民而兴、乡村建设为农民而建”的理念,充分调动农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让乡村振兴示范村创建与乡村文明建设相得益彰,通过实施示范村创建项目,促进农民群众增收。

(四)坚持依法合规打造精品把依法合规贯穿于示范村项目创建的全过程,执行相关法律法规,落实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合同管理制等规定,依法取得土地使用、规划、施工等许可文件,为示范村创建提供坚强法治保障。

(五)坚持稳中求进突出实效立足现有村庄基础,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突出乡土特征、文化特征、地域特点,保留乡风乡韵、乡景乡味,防止大拆大建、盲目建牌楼亭廊“堆盆景”。

四、工作重点

(一)聚焦产业促进乡村发展增强内生动力

1.培育提升产业。把产业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用产业化方式促进乡村发展。依托农业农村特色资源,把“土特产”作为示范创建产业发展方向,开发农业多种功能,挖掘乡村多元价值,增强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2.壮大集体经济。巩固提升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成果,着力构建产权关系明晰、理构架科学、经营方式稳健、收益分配合理的运行机制。探索资源发包、物业出租、居间服务、资产参股等多样化途径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力争形成村村联合、村企联合、村社联合、产业联盟等模式。

3.拓宽增收渠道。通过订单生产、托养托管、产品代销、保护价收购等方式,建立利益联结机制。通过开展养老服务、健康服务、家政服务、文化服务、就业服务、种养服务、环卫服务、农产品销售服务、爱心超市服务、假期校外课堂服务等,吸纳农村劳动力就近就业。

(二)扎实稳妥推进乡村建设创建标杆样板

1.抓住一个突破点。结合当地实际,摸清宅基地底数,建立宅基地台账,结合本村“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有针对性盘活开发利用老旧宅基地和闲置宅基地,重点对无人居住管理、凋敝破落、残垣断壁的房屋和宅基地进行治理,盘活资产发挥效益。

2.落实三项重点。以产业发展为根基,把产业振兴作为乡村建设的重中之重,创建资金安排占比至少要达到50%。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有新的增长,开发利用集体土地、盘活老旧资产、创新经营方式,村集体年度创收至少达到30万以上。脱贫人口实现持续稳定增收,提升脱贫群众技能素质,千方百计拓宽农户增收渠道,通过示范创建促进农户持续稳定增收。

3.破解三个难点。优先解决“厕所、垃圾、污水”三大难点堵点。因地制宜选择群众满意、技术成熟的改厕模式,户厕改造基本入院,力争入室,与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有效衔接。健全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定点收集、定时清倒、定期清扫,源头分类减量。完善污水处理系统,解决污水乱排问题,基本消除黑臭水体,争取成为全县“厕所、垃圾、污水”治理的试点示范,可复制可推广。

4.健全三个机制。建立长效管护机制,明确创建项目产权归属、管护主体、管护责任、管护方式、管护费用及经费来源等,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引导农民自觉缴纳有偿服务费用。按照有制度、有标准、有队伍、有经费、有监管“五有”要求,完善乡村公共基础设施后续运营管护长效机制、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长效机制,探索健康乡村(就医、养老、托幼等服务)创建长效机制。

(三)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创新善治路径

1.提升基层党建水平。以抓党建促乡村振兴为统领,扎实开展乡村治理能力提升专项行动,协同推进农村“带头人”队伍优化提升行动、村级集体经济壮大提质行动,加强和规范农村集体资产监督管理,组织党员群众积极参与乡村振兴示范创建。健全“行政村党支部一网格党小组一党员联系户”的村党组织体系,推行网格化服务管理,推动建设充满活力、和谐有序的善治乡村。

2.提升精神文明建设。按照“五有”标准(有场所、有队伍、有活动、有项目、有机制),深入开展“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宣传教育活动,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进农村、进农户。弘扬敦亲睦邻、守望相助、诚信重礼的乡风民风,引导农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抵制高价彩礼、人情攀比、厚葬薄养、铺张浪费、封建迷信等不良习俗。常态化开展星级文明户、美丽庭院、好媳妇、好公婆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评比活动,不断引领农村形成良好风尚。

3.提升乡村治理效能。深化乡村治理试点示范,推进乡镇综合行政执法改革、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等重点工作。探索“健康乡村”示范创建,开展集中养老、居家养老、互助养老等康养服务,着力解决农村养老、儿童保障、半劳力和弱劳力就地就近就业等突出问题,打造暖民心、得民心惠民生工程。推广应用积分制、清单制、数字化、接诉即办等务实管用的治理方式,激发农民参与村级公共事务的积极性。

五、时序安排

2023年度省级深化创建乡村振兴示范村,创建时间为20232月至20246月。3个省级特色产业帮扶基地当年规划、当年建设、当年认定。4个市级乡村旅游重点村20246月前完成。

(一)完成规划设计。2023年度省级引申创建示范村和市级旅游重点村,5月底前由县自然资源局牵头,完成“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县林业局牵头、相关乡镇配合,完成示范村创建规划和村庄绿化方案编制。3个省级特色产业帮扶基地由实施企业主体负责编制创建方案。

(二)落实配套资金。深化创建的暖泉镇车鸣峪村,省级衔接补助资金500万元,县级配套500万元。3个省级特色产业帮扶基地坚持先认定后奖补原则,每个补助300万元,主要用于特色产业帮扶项目奖补。鼓励各乡镇加大对示范创建投入力度,撬动社会资本参与示范创建,创建资金不得偿还以往工程欠款。3月底县级配套资金足额落实到位。

科学选定项目1个省级深化创建乡村振兴示范村参照《2023年度省级深化乡村振兴示范村创建“十大看点”》(附件1),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科学确定成熟度高、带动性强的项目。3个省级特色产业帮扶基地参照《山西省省级特色产业帮扶基地认定和监测管理暂行办法》(附件2),结合现有资源优势,以帮助带动村集体和农户增收为前置条件,按程序申报并确定创建项目。4个市级乡村旅游重点村参照《市级乡村旅游重点村参照指标》(附件3),以点带面,示范引领,打造乡村振兴示范村。各示范创建村严格落实项目入库流程,坚决杜绝负面清单项目,在信息系统入库项目名称后用括号标注“xx示范创建项目”,项目确定后不得随意变更项目及建设内容5月底前所有创建项目要全部入库并办结前期手续。

迅速开工建设省级深化创建乡村振兴示范村,20235月份开工建设,6月底完成总工程量的20%7月底完成30%8月底完成40%9月底完成50%,力争10月底完成70%20244月底完成80%6月底所有示范村创建项目全部完工特色产业帮扶基地,5月份开工建设,10月底全部完工,11月验收认定。市级乡村旅游重点村,5月底各乡镇以村制定行动方案,明确建设项目、实施内容、融资模式、完成时限,测算资金需求,形成项目清单。

六、工作要求

(一)联动部门推进。相关部门要将示范创建工作纳入本部门重要议事日程,对照示范创建目标任务、重点工作,协同办理项目立项、部门论证、土地流转、环评审批工程招标等相关手续,明确专人对接,跟踪办理,按时办结。

(二)引导群众参与。各乡镇要分调动广大农民群众全过程参与示范创建,采取以工代赈、先建后补、以奖代补等方式,积极引导农民投工投劳,发挥村民委员会作用,支持农民参与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管护,将承建的示范创建项目收支情况,进行公示公告,接收群众监督。

(三)规范项目管理。加强创建资金使用管理和绩效管理,严格落实项目开工法人责任制、工程监理制、招投标制和项目合同制“四制管理”。规范做好示范创建项目资料保存归档,对实施的重大项目要长期留存各类表和施工资料。

(四)坚持调度推进。各乡镇要按照实体化落地、项目化实施、季度化推进、责任化落实、清单化督查的要求,建立示范创建项目建设清单和工作台账,倒排工期、挂图作战、对标推进。省、市、县从5月份开始实行双周调度推进机制,县乡村振兴督导组深入实地开展点对点跟踪督导

(五)营造宣传氛围。各乡镇要重视示范创建档案资料工作,做到全程收集管理。利用报刊、电视、微信公众号等媒体全方位、多角度报道示范创建成效,让广大群众认识乡村振兴示范村创建的现实意义,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发挥群众主体作用,积极参与创建工作

七、组织领导

为扎实开展示范创建工作,成立乡村振兴示范创建工作领导小组,组成人员如下:

组 长:王 峰(县委书记)

孙燕飞(县委副书记、政府县长)

副 组 长:刘雁斌(县委副书记)

任建中(县人大常委会主任)

武爱国(县政协主席)

高青山(县政府副县长)

郭伟丰(县政府副县长)

成 员:高志荣(县委组织部主持日常工作的副部长

薛兴华(县委宣传部副部长)

武瑞雪(县委统战部主持日常工作的副部长

刘 伟(县农业农村局局长)

王 平(县乡村振兴局局长)

任欣荣(县财政局局长)

宋建军(县发展改革局局长)

高云平(县行政审批局局长)

刘建军(县文旅局局长)

张元永(市生态环境中阳分局局长)

高三亮(县水利局局长)

张宏伟(县林业局局长)

秦勇勇(县自然资源局局长)

高志伟(县住建局局长)

张建明(宁乡镇党委书记)

牛 旭(暖泉镇党委书记)

李建军(下枣林乡党委书记)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乡村振兴局局长王平担任。示范创建实行县级领导包联制,包联县级领导负责督促创建进度、协调解决创建过程中的问题或困难;宁乡镇、暖泉镇、下枣林乡要抽调专人组成创建工作专班,乡镇党委书记为第一责任人,负责创建的具体事宜。县级领导包联示范创建名单如下:

1.深化创建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1个)

暖泉镇车鸣峪村:县委书记 王峰

2.市级乡村旅游示范村(4个)

暖泉镇车鸣峪村:县委书记 王峰

下枣林乡神圪垯村:县委副书记、政府县长 孙燕飞

暖泉镇弓阳村:县委副书记 刘雁斌

宁乡镇阳坡塔村:县政府副县长 高青山

3.入围省级特色产业帮扶基地(3)

厚通科技养殖生猪育肥产业帮扶基地:县人大常委会主任 任建中

腾宇生物科技食用菌产业帮扶基地:县政协主席 武爱国

桃园紫云生态牧业肉羊繁育养殖产业帮扶基地县政府副县长 郭伟丰

人:张小锋

报送邮箱:fpb5300639@126.com

报送地址:中阳县乡村振兴局213办公室

附件12023年度省级深化乡村振兴示范村创建重点及“十大看点”

附件2山西省省级特色产业帮扶基地认定和监测管理暂行办法(摘要)

附件3市级乡村旅游重点村参照指标

附件1

2023年度省级深化乡村振兴示范村

创建“十大看点”

一看规划编制。村庄纳入县域“多规合一”实用性规划编制范围,创建规划充分考虑宜居宜业协调统一,有专业人员技术指导,是否经过村民会议或村代表会议讨论通过并公示。乡镇报请县(市、区)级批准后,必须严格执行规划。

二看产业项目。示范创建村产业发展兴旺,依托农业农村特色资源,“土特产”体现鲜明,“一村一品”初步形成,乡村发展是否具有现代产业体系,是否出现能人回乡、农民工返乡、企业家入乡,专家驻乡等人气集聚景象。

三看村容村貌。保留乡风乡韵、乡景乡味。凋敝破旧、残垣断壁的老旧房屋得到综合治理,资产盘活发挥效益。农村电力线、通信线、广播电视线“三线”明显整治,村庄面貌达到“五化”要求。

四看创建项目。2022年主要实施有哪些项目,项目建设质量如何,建设进度是否完工。工程投入(重点帮扶县1000万元、整体推进县1250万元、先行示范县1500万元)与项目是否匹配,县级配套资金是否全部落实。2023年深化创建是否持续跟进。

五看难点攻破。示范创建村“厕所、垃圾、污水”,是否达到群众认可、模式可行、管护合理、绿色环保、循环利用综合效应,能否成为所在乡镇、所在县域治理的试点示范,可复制可推广。

六看基础条件。示范创建村水电路和通讯、物流等基础设施建设是否完备,养老、教育、医疗、便民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是否齐全,示范村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条件明显改善,是否得到农户认可并发挥作用。

七看集体经济。示范创建村着力构建产权关系明晰、治理构架科学、经营方式稳健、收益分配合理的运行机制,是否有资源发包、物业出租、居间服务、资产参股等多样化途径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

八看管护机制。按照有制度、有标准、有队伍、有经费、有监管“五有”要求,乡村公共基础设施后续运营管护长效机制、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长效机制、健康乡村(就医养老、托幼等服务)创建长效机制等是否健全完善。

九看投工投劳。示范创建项目采取以工代赈、先建后补、以奖代补等方式,引导村民投工投劳。对入户设施项目,是否由农民自主开展建设,行业主管部门提供规划引导、技术指导和政策支持。对村级小型公益设施项目,是否由村民委员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承接,组织有能力、有意愿的农民开展建设。

十看乡村治理。村级党组织坚强有力,推广应用积分制、清单制、数字化、接诉即办等务实管用的治理方式。坚决抵制高价彩礼、人情攀比、厚葬薄养、铺张浪费、封建迷信等不良习俗。常态化开展星级文明户、美丽庭院、好媳妇、好公婆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评比活动。

附件2

山西省省级特色产业帮扶基地认定

和监测管理暂行办法(摘要)

一、总体要求

依托农业农村特色资源,以帮助带动村集体和农户增收为前置条件,具有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和现代产业经营发展模式,由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村集体经济组织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实施,年初入围打造,年中跟踪监测,年底验收认定。凡被认定为省级特色产业帮扶基地的项目,按照相关规定给予资金政策倾斜支持。

二、申报条件

(一)利益联结。基地通过订单收购、托养托管、产品代销、股份合作、保底分红、吸纳就业等,至少与脱贫村或脱贫户建立3种以上的紧密型利益联结方式。

(二)增收带动。至少符合其中一项。

1.直接吸纳农户就业务工50人次以上,或辐射带动农户350户以上(其中脱贫户50%)。农户年均增收不少于3000元。

2.帮扶基地与村集体形成股份合作或其他合作方式,原上带动村集体年均增收不低于3万元。

(三)示范引领。基地运行至少1年以上,“土特产”优势明显,具备一定规模。产业发展具有一定的科技含量,产销一体多元符合现代经营体系。

(四)经营发展。基地经营效益平稳,年度营业额不低于200万元或年增长率不低于8%,净利润不低于50万元或年增长率不低于8%,资产负债率低于60%

三、申报程序

(一)基地申请。符合条件的特色产业基地,向所在县乡村振兴部门提出书面申请,填写入围申报表,报送基地现状及帮扶情况、现有优势、重点打造特色亮点、创建项目及投资预算、政策保障措施及工作进度安排等相关资料。

(二)市县推荐。县级乡村振兴部门依据认定条件,对基地申报材料的完整性、真实性审核后,正式行文(一式三份)报送市级乡村振兴部门。市级乡村振兴部门复审后,以市为单位正式行文报送省乡村振兴局。

(三)入围评审。省级委托第三方机构,对申报省级特色产业帮扶基地进行入围评审。入围名单在省乡村振兴局网站公示5天,经省乡村振兴局党组会议审议后,向社会发布年度入围创建名单。

四、验收认定程序

(一)基地申请。入围特色产业帮扶基地,年底前向县级乡村振兴部门提出验收申请,填报申请验收表、自评报告及相关印证资料。

(二)县级审核。县级乡村振兴部门牵头组织,采取实地核查等方式,对申请验收基地相关资料逐项审核印证,出具审核意见报送市级乡村振兴部门。

(三)市级复核。市级乡村振兴部门对基地申请验收资料进行合规性、完整性复核。登录“信用中国”网站和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征求金融、税务部门核查意见,查询了解基地经营主体信用情况。市级复核结果报送省乡村振兴局。

(四)省级认定。省乡村振兴局委托第三方机构,组建专家评审组,采取资料审核、实地抽查、入户走访等方式,对省级特色产业帮扶基地最终认定。实地抽查占比不低于20%。帮扶基地认定名单,在省乡村振兴局网站公示5天,经省乡村振兴局党组会审议后,向社会发布,并授予牌匾证书。

五、监测与管理

(一)已认定的省级特色产业帮扶基地,纳入各级乡村振兴部门日常监测管理,建立帮扶成效台账,定期向乡村振兴、农业农村部门报送基地经营发展和帮扶带动情况。

(二)出现下列情形之一的,取消其省级特色产业帮扶基地称号。

1.基地经营发展不善,与村集体签订合作协议不能如期兑现的。

2.带动农户增收,农户数量和增收金额达不到入围条件的。

3.不愿意接受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部门监测管理,不能按要求提供基地经营发展和帮扶带动情况的。

4.出现重大农业环境污染或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造成较大不良影响和负面舆情的。

5.其他违反法律法规或国家政策的。

附件 3

市级乡村旅游重点村参照指标

1.保持村落原有格局肌理,不搞大拆大建。(原则性)

2.整治村内违建和残垣断壁,清除废弃建筑。(打造任务)

3.严控新建住宅,新增建筑必须与村庄整体风貌相协调。(原则性)

4.着力修缮有保护价值的传统院落,坚持修旧如旧。(打造任务)

5.开发闲置宅院,大力发展民宿经济。(打造任务)

6.保护提升村庄原生态浅水景观,禁止河道渠化硬化。(原则性)

7.整治村庄架空通信线缆,清除视觉污染。(打造任务)

8.保护村庄现有树木,加强村庄和庭院绿化。(打造任务)

9.加强垃圾和污水治理,完善收运体系和基础设施。(打造任务)

1.3.6三项任务为原则性、指导性任务在打造乡村旅游重点村过程中坚决不能做。2.4.5.7.8.9六项任务为具体可操作性的任务,建议各县市区结合实际,在这六项任务中进行项目选定,同步确定项目建设内容,坚决杜绝不切实际的项目同时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贯穿乡村旅游重点村打造过程中。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