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阳县教育科技局
2022年工作总结及2023年工作计划
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中阳县教育科技局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系列重要论述,深刻认识“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认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建立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为牵引,持续加强全县教育系统党的建设,全面提升学校管理水平;以提高学校“双减”水平为牵引,坚持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养;以深化“县管校聘”改革为牵引,落实学校目标管理考核评价机制,全面提升教师专业能力;以开展“五园同创”活动为牵引,形成“一校一品”“一校多品”的育人环境,全面提升学校办学品质,推动中阳教育全方位高质量发展,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家门口”教育。
一、2022年工作总结
(一)强化党的全面领导,织密党组织体系机制网
一是全面铺开中小学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紧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从全局角度规划教育发展,将党建工作渗透到办学治校全过程。立足学校党组织“把方向、管大局、做决策、抓班子、带队伍、保落实”的领导职责,强化党组织书记第一责任人责任,统领全局重大工作。今年,16所中小学校、幼儿园实现校长、书记“一肩挑”,22个学校党支部配齐专职副书记,校级领导班子中全部为本科以上学历,年龄45周岁以下占比91%,女性占比29%,选优配强一支党性强、懂教育、会管理、有威信、年轻化的党组织干部队伍。
二是深化中小学党组织设置。加大党组织建设薄弱点的优化调整,旨在“控制总量、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发挥作用”。今年新成立3个党支部,全县46所中小学校党组织全覆盖;9月底全县22个党支部全部顺利完成换届,22个学校党支部选优配齐了党务专干,5所民办学校专派了党建工作指导员。健全把骨干教师培养成党员、把党员教师培养成教学和管理骨干的“双培养”机制,今年培养入党积极分子26人,接收预备党员8人,预备党员转正15人。深度运用全国党员信息管理服务系统,实现“系统+规范+手册”全程对党员管理和教育的实时监测和分类指导。
三是持续推动思想理论武装。持续优化理论学习计划和学习考评细则,系统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以上率下,坚持每周一集中学习,定期深入基层开展理论宣讲,每人撰写学习笔记2万余字、调研报告2篇、理论宣讲3次;做实“党课开讲啦”活动,学校党支部书记每学期至少讲2次党课,参加全国中小学党组织书记网络培训;党员干部教师通过“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组织生活常态化学习,利用“学习强国”“山西干部在线学院”“三晋先锋”等平台线上全员学习。
四是巩固党史学习教育成果。健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机制,深化“四史”宣传教育,将党史学习纳入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内容,推动党史进校园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巩固“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成果。党的二十大召开后,系统全体党员干部教师学生集中收看党的二十大开幕会,专题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代表十九届中央委员会所作的报告,全体党员干部教师学生每人撰写心得2000余字;党委开展分级、分层、分类全覆盖教育培训,22个学校党支部引深做实党支部书记“党课开讲啦”活动,并组织集体朗诵、歌咏比赛、宣讲演讲、书画展、拍摄微视频等活动,将二十大精神学习贯彻推向纵深。
五是从严抓实意识形态工作。全面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每季度召开1次分析研判会,对教育领域出现倾向性苗头性问题,制定监测、研判、回应机制。健全网络预警监测和联动处置机制,重要敏感舆情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报送、第一时间处置,截止目前及时处理“吕梁市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工单”121件、“山西信访信息系统”交办件6件,有力维护了网络空间清朗。加强对课堂、讲座、报告会、研讨会以及中小学教材、图书报刊等的管理,绝不给错误言论和有害信息提供传播渠道。
(二)把准立德树人方向,培育新时代社会主义接班人
一是认真贯彻“双减”政策。全县中小学课后服务提质扩面,拨付课后服务费共计1011万元,1.6万余中小学生全覆盖。充分利用“智能电子学生证”家校互联、考勤管理、紧急求助等功能,大大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严管严控校外培训机构,严厉查处学科类培训机构利用节假日违规培训行为,及时曝光典型案例2个。建立义务教育入学信息服务平台,严格落实划片招生、均衡编班,中学不超50人,小学不超45人,幼儿不超30人。春秋季学期末“千分制”目标责任制考核各级各类学校教育教学情况,评价体系科学化,考核指标精细化,奖优罚劣、激发活力。
二是构建素质教育新格局。以学校思政课建设和“课程思政”同向共进为抓手,打造县级思政实践教育基地4个、红色研学路线5条。重视继承和发扬传统体育文化艺术,开齐开足音体美、劳动课,实施“阳光体育”工程,中小学生每天锻炼1小时,挂牌县级劳动实践教育基地6个,确保每一位学生都能掌握一到两项体育技能和艺术特长。常态化做好青少年四史、精神文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吕梁精神等专题教育,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前后,开展合唱、演讲、校园歌手等文艺专场活动,举办篮球、羽毛球、乒乓球等体育竞技活动,创作微视频、书法、绘画、剪纸、摄影等文化艺术作品,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传承红色基因,进一步激发全县广大学生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热情。
三是巩固拓展教育惠民政策。严格落实“双线”目标和“六包一”责任制,春秋季开学各中小学开展1次专项排查,准确掌握学区范围内适龄儿童数和入学情况;利用学籍信息管理系统,动态化监测“疑似辍学”学生的就学状态,从源头上制止学生辍学。前半年34名、后半年28名残疾儿童每周1到2次送教上门服务,10月起全部交给县残疾人特殊教育学校承担。关心关注弱势群体,落实义务教育“两免一补”、建档立卡贫困学生资助、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等一系列惠民政策,确保应助尽助。今年共发放各级各类教育。今年共发放各级各类教育资助资金3887.7402万元,惠及19784余名学生。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今年动员全县师生为2名患大病学生雪中送炭,捐款累计35万余元。
(三)树立强烈质量意识,推进教育资源优质均衡
一是两考再创历史新高。高考全县一本达线人数135人,比去年超出45人,二本以上达线人数497人,比去年超出18人。职业中学高考和对口高考达线人数再创新高,共有80名学生被本科院校录取,其中一批49人,二批31人,达线数在去年基础上翻一番。中考优生率从去年132名提高到324名,其中语文和政治科目及格率全市排名第一,语文和历史科目均分全市排名第二,总均分全市排名第三,总及格率全市排名第三,综合排名第三名,仅位于孝义市和离石区之后。
二是均衡配置优质教育资源。启动庞家会幼儿园新建、城南幼儿园扩建和府南学校改迁计划,撤并10所乡村小规模中小学,在武家庄和枝柯设立九年制学校。投资2500余万元的职中实训大楼正式投入使用。县财政专项预算850万元,用于一中实验室配套、智慧校园等标准化建设。农村寄宿制学生免费就餐标准每生每天提高2元,县城区钢源学校、城南小学、宁乡镇庞家会小学3所县城区学校铺开“放心午餐”工程,开展校内午餐、午休、午间活动服务。
三汇聚科教人才强大合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部署,中小学信息技术课增设编程教育,高中开设科技教育选修课,广泛开展机器人、编程、人工智能、无人机、航模等科技实践活动,全面提升中小学生科技素养;探索构建科技人才全链条培养格局,深化中小学教育改革,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为实现人才和科技可持续发展提供基础保障;强化高新技术企业培育,认定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11户,评审通过高新技术企业2户、校地合作项目4项,科技成果转化项目3项,有效提升科技成果转化运用能力。
四是筑牢安全抗疫防汛堤坝。定期组织校园安全常规检查,联合市场、公安等部门开展校园周边环境治理,截止目前未发生一起校园安全事故。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全县教育系统众志成城,同心同力,坚持“师生至上、生命至上”宗旨,坚持外防输入、严防死守、精准防治的方针不动摇,做实疫情防控工作,全县学校无病例报告。今年暑期,“8.11”自然灾害突如其来,部分学校受到重创,主要领导率先垂范,各校校长亲自挂帅,10天9夜,24小时值班值守,教育系统全体教师逆流而上、冲锋在前,为防汛抢险、灾后重建、返校复学做出突出贡献,赢得社会各界广泛赞誉。
五是打造“五园同创”特色品牌。在全县上下创建省级文明县城的大环境下,今年启动“特色、书香、清廉、文明、平安”五园创建计划,建设一批办学理念先进、办学行为规范、学校管理科学、育人环境优化、办学特色鲜明的学校,为推动我县省级文明县城创建添砖加瓦。
(四)选优育强本土教师,激发教师队伍内生动力
一是扎实推进“县管校聘”改革。全面铺开县管校聘管理体制改革工作,按照方案分步推行,配齐学校领导班子,去年公开选聘校(园)长8名,副校(园)长12名;今年由学校推荐中层干部,教科局考察同意,共聘任中层105名;暑期开展教师“跨校竞聘”,聘任过程中,教师双向选择,留去自由选择,落实校长用人自主权,聘谁不聘谁校长决定。目前,全县各中小学共有编制数2055个,现有教师1933名,已聘任教师1804名,聘任率93.32%。目前,县管校聘进入“深水区”,还有129名同志未被聘任,下一步,将报告县委县政府,妥善安排未聘用教师。
二是缓解教师队伍结构性短缺。今年,198名年龄偏大、长期有病不适应教学工作的教师办理提前离岗退养,有效盘活了教师编制和岗位存量。今年通过“省特岗计划”招聘中小学教师60名,通过“教育兴市”专项引才招录教师70名(一中教师12名、职中教师20名、幼儿教师38名),其中硕士以上人才27名,结束了我县幼儿教师14年未补充的历史局面,有效缓解了教师队伍的结构性短缺问题。
三是激发教师队伍内生动力。畅通教师职业发展通道,预算300万元用于教师培训,建立教师培训三级研修体系,成立四个国内名师工作室,启动“周末大讲堂”教师研训活动,组织5批次青年教师赴省外“教育高地”学习中高考改革先进经验,培养出一批本土“领头雁”教师。今年起,中小学幼儿(含中职)教师绩效增量再翻一番,中阳一中教师绩效增量按照总量的2.5倍列入预算,激活“一池春水”。县医院设立教师优先挂号窗口、城区公交免费乘座和市域内旅游景点凭教师工作证免费旅游等一系列优惠政策全部兑现,教师节和年终县四大班子与局领导班子一行慰问走访退休、困难、优秀教师,尊师重教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五)以作风建设为保障,构建风清气正育人环境
一是纵深推进党风廉政建设。严格执行“三重一大”决策制度,深化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强化对所属党员干部的教育管理和监督问责。开展“5.10”党风廉政教育日、“12.9”国际反腐败日活动,加强廉洁教育。开展教育系统“强党建提能力转作风促发展”能力作风建设专项行动,紧盯“关键少数”、关键岗位,聚焦重点领域和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37个,目前全部完成整改。
二是严守师德师风纪律底线。坚决把师德师风作为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对政治立场、师德师风等方面存在问题的教师“一票否决”。面向全社会全文公告《中阳县教师十个严禁》,设立举报信箱电话,主动接受社会监督。暑期召开教育系统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暨“三乱”专项整治会议,全县1787名教师均签订杜绝“三乱”承诺书;“三乱”专项整治活动中,查处乱订教辅资料案件1起,违反双减政策案件1起,其他问题4起;推选出10名“新时代清廉好教师”,并大张旗鼓地表彰,师德报告会反响热烈。
三是拓展清廉学校创建阵地。因地制宜营造“清明政风、清净校风、清正教风、清新学风、清简家风”,一中等四所学校去年年底先行创建,在全县树立典型引领,今年其余学校随后分批推进。其中,我县在全省清廉学校建设推进会上作了典型发言,受到省市领导的一致好评;一中被邀请参加“吕梁市教育系统清廉学校建设推进会”,山西新闻网等多家新闻媒体刊发转载了一中、城内幼儿园清廉学校中的特色亮点、经验做法。暑期开展“千师访万家”活动,受访家庭19315个,受访率 85.8%,教师参访率97.9%,家长满意度达99.7%,建立起双线互融、同频联动的家校共建机制。
二、2023年工作计划
一是压紧压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进一步落实好“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分线负责、学校各负其责的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持续加强党员干部能力作风建设,用政治眼光观察和分析教育热点难点,提高对标、对表、对题、对需能力,立足岗位谋大事、聚焦中心谋发展。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走深走实“双减”政策,聚焦中小学教师有偿补课、教师违规收受礼品礼金、学校违规招生、违规择校择班插班借读等问题,继续重拳出击,强化监督执纪问责,打造政风清明、校风清净、教风清正、学风清新、家风清简的清廉校园环境,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教育生态。
二是引深推动中小学党组织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学校党组织书记主持党组织全面工作,负责党组织重要活动,督促检查决议贯彻落实,督促班子成员履行职责、发挥作用;健全教育系统决策制度体系,规范学校党组织会议、校长办公会、教代会等会议决策内容和程序。建立中小学校长职级制改革方案,配套出台职级评定标准,努力形成“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竞争态势。积极推行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制度,探索建立校长、教师在县城学校与乡村学校、优质学校与薄弱学校间双向流动的长效机制。
三是加快培养一批本土“领头雁”教师。深化“县管校聘”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完善教师职称和考核评价制度改革,激活“一池春水”;严把教师“入口关”,继续实施特岗计划和教育兴市引才计划,明年打算赴部属6所师范院校开展校园招聘,把高学历、高素质人才引进来,用最大力度的奖励支持政策,确保人才引回来、用的好、留的住,缓解教师结构性短缺问题;有效利用名师工作室和“周末大讲堂”提升教师整体水平和素养,针对中高考改革开展专题培训研修,选派部分校级领导和骨干教师赴省内外优质学校跟岗学习;设立教育发展基金,主要用于奖励优秀教师,激励教师安心从教、潜心育人。
四是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进一步落实“双减”政策,加强学生素质教育,推进书香、特色、文明、平安校园建设工作,继续咬定质量第一要求,坚定不移落实双减政策,杜绝“抢跑式”、“速成式”教学等错误做法,切实减轻学生负担。全面实施新中高考改革,做好学生生涯规划教育,为初高三学生提供更具特色、更多选择的教育供给,减少我县优质“学苗”外流,提高中高考质量,让学生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教育,让更多中阳学子走进“清北复开”。
五是倾力打造吕梁山上的一张“教育名片”。科学优化城乡学校布局,撤并暖泉小学和中阳四中,设立九年制学校暖泉学校;加快推进府南学校、庞家会幼儿园项目建设进度;改扩建城南幼儿园;新建培英小学宿舍楼和府东小学宿舍楼,办成高标准的寄宿制学校,做强河东片区寄宿制学校联盟体。利用两到三年时间,集中财力、物力,打造一流教育高地,推动一中与国内优质高中建立战略合作关系,提升高中办学水平;组建中阳职业教育集团,引导企业、行业参与职业教育,为中阳发展提供人才支撑;继续做实义务教育共同体建设,优化和扩充城镇教育资源,加快实施校舍安全、薄弱学校改造等工程,逐步缓解城区学校“择校热”“择班热”现象。
中阳县教育科技局
2022年12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