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瑞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加快促进民营经济发展激发县域经济内生动力的建议》收悉。经研究,现答复如下:
一、民营经济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县民营经济发展势头良好,实有个体工商户9766户,注册资金111469.942万元;个人独资企业321户,注册资金39107万元;有限公司1447户,注册资金1030916.17万元;合作社480户,注册资金59595.616万元。规上企业42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为16.8%,民营工业企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为83%。规上工业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占GDP比重14.3%,规上工业民营工业企业增加值占GDP 比重为70.7%。2022年,我县税费收入1059045万元,其中国有企业实现税费收入281674.3万元,占全年税费收入的26.6%;民营企业实现433308.7万元,占全年税费收入的40.9%。2022年县级税费收入达311221万元,国有企业实现县级税费收入96720万元,占县级税费总收入的31.1%,民营企业实现具级税费收入140855万元,占县级税费总收入的45.2%。
二、民营经济政策支持方面
近年来,针对本地民营企业投资发展,我县陆续出台了《中阳县关于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若干措施(试行)》《中阳县中小微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这些办法、政策都在为着力破解我县民营经济发展中遇到的问题,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以及我县民间资本如何更好的参与本地项目建设,调动各方投资积极性,促进稳投资稳增长,更好稳定市场预期、增强发展后劲,提供了政策支撑和保障。
三、支持民营企业主要做法
我县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民间投资发展,除了专门出台政策文件予以支持外,还通过建机制、强服务、重前期、优环境、抓示范等做法,使更多民营企业参与到本地重大项目建设中来。在建机制方面,加强统筹谋划和系统部署,建立鼓励民间资本参与重大项目建设机制,做好工作调度,常态化推进重点项目,形成上下联动、横向协同的推进格局。在强服务方面,加强信息发布和引导,积极向民间资本推荐吸引力强的项目。在重前期方面,对吸引到民间资本参与的本地建设项目,推动加快项目审核备案、规划选址、用地预审、环境影响评价、施工许可等前期工作手续办理,落实各项建设条件。在优环境方面,贯彻落实相关政策措施,在安排各类政府性投资资金时,对民间资本一视同仁。在抓示范方面,及时总结典型、典型企业、典型项目的好经验好做法,加强宣传报道,发挥引领带动作用,吸引更多民间资本参与我县重大项目建设。
四、强化创新驱动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认真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围绕主导产业创新部署发展创新创业,不断集聚双创资源、优化双创环境、搭建创新平台、活跃创新文化,培育了一批有活力的科技型企业,集聚了一批有影响力的产业创新资源、形成了一批有示范影响力的双创政策,取得了积极进展。2018年7月9日,省发改委以晋发改高新发〔2018〕405号文件认定我县为山西省第二批省级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强化载体建设,护航企业发展。加强对各类平台扶持力度,推动各类载体壮大,更好服务企业发展。全县已形成各具特色的双创发展平台8个。其中,省级科技孵化器1个、省级众创空间1个、省级中小微企业创业基地2个、省级技术研发中心1个、省级电商园区1个、国家级星创天地1个;建立了2个县级小微企业创业服务中心、7个乡镇小微企业创业服务中心,实现全县乡镇、产业园小微企业服务站全覆盖。截止目前,吕梁北航中汇科技孵化器内创客人数已达120余人,已入住57余户小微企业;省级“和实”众创空间入驻企业31户;中阳县(中钢、北航)“转型升级技术研发中心”现拥有博士6人、硕士5人、本科30人。中师农业科技星创天地(国家级星创天地),办公场所700平米,实验室540平米,开展技术交流、人才培养、成果转化、联合各大涉农高校进行科学研究和技术攻关。大学生自主创业创新人数达到1021人;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职工立足岗位创新创业人员达到706人;各类学会、协会人员创业创新人数达到179人。
强化资金扶持,激发发展动能。县财政设立了民营企业发展和双创示范基地专项资金1000万元,并充分利用省发改委下达我县山西省第二批省级双创示范基地建设补助资金400万元及时对全县创业创新示范园、中小企业创业基地、创业创新孵化器、众创空间、全县转型技术中心、研发中心、其它创客在提升创新能力过程中所需投资给予补助和奖励支持。
五、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始终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推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头号工程”,全力打造“五个环境”。一是政务服务环境更加高效便捷,全年办结审批服务事项6022件,“一窗受理”率达到95.77%、“全程网办”率达到92.8%、一次办结率达到90.02%,完善“12345”政务服务热线工作机制,全年办结工单6923件,按期办结率96.94%、满意度80.11%。二是要素环境更加优质完善,建立联审会办工作机制,审批时限平均再缩短5.5个工作日,项目全流程审批时限共计缩短75个工作日。所有审批事项“零”费用,各类评审论证费用全部由财政支付,红线外工程由政府承担,审批成本一降到底。三是法治环境更加公平公正,建立健全涉企执行案件沟通协调机制,执行涉企执行案件34件,到账467万元。严厉打击恶性欠薪问题,全年办结各类欠薪线索569件,累计为473名农民工追发工资369.19万元。开展打击知识产权侵权专项行动,查处商标侵权案件3起,处罚金额3.1万元。成立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开通涉企绿色通道,企业营商环境满意度显著提升。四是人文环境更加开放开明,全年引进硕士研究生33名,本科生54名,引进北航、北科大高层次科技人才8名。常态化开展线上线下招聘活动11场,征集推送企业岗位8541余个,达成就业意向800余人。建成公益性零工市场,服务零工2300人次,累计提供零工岗位463个,124人通过零工市场达成就业意向。
经营主体活力有效释放。出台《中阳县2023年市场主体提升年行动方案》,支持经营主体发展壮大。加大政策扶持和兑现力度,为446户庭院经济,2户“小升规”企业,17户新设立电商企业,1819户个体户兑现奖补资金1113.52万元。加强政银企协作,落实贷款金额14.3亿元,为179户经营主体提供贷款贴息补贴123.85万元。健全“个转企”“股上市”培育机制,全年“个转企”9户,股改上市企业2户。发放省级双创示范基地建设补助资金500万元,高能级孵化各类经营主体。先后发展五个城市“烟火气”集聚区,推动特色经济提质增效。2023年全县经营主体达到13111户,每千人拥有企业数量16.9户,全年新增涉税市场主体1132户,占新增经营主体73.8%,新增经营主体中企业占比达到22.27%,经营主体发展质量显著提升。
六、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和监管制度
持续开展“两不一欠”专项清理,5个“新官不理旧账”和2个“政策不兑现”问题全部化解。清偿拖欠中小企业账款25354.4万元,占比98.4%,协议还款318万元,占比99.6%。信用环境更加诚实守信,信用吕梁中阳平台建成投用,修复市场主体信用323户。
以上答复您是否满意,如有意见,敬请反馈。
联系电话:0358-5300604
(此件予以公开)
中阳县发展和改革局
2024年8月2日